慈爱的父亲=刽子手=侵略者
五年级下册三单元第三课,一个以二战为背景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装在一个小金属管内,藏在半截蜡烛中,躲过了德军的多次搜查。一天晚上,一个德国军官带领士兵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小儿子试图以到仓库取柴火为由取走蜡烛,可是被德军拒绝。
蜡烛即将燃尽,一家人的性命也即将结束……
【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少校:(看着她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笑了)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我也有一个像你这么大的女儿,和你一样可爱,她叫玛琳娜。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少校:那么,晚安,小姑娘。
杰奎琳:晚安,各位先生。晚安,妈妈。
伯诺德夫人:(温柔地)晚安,亲爱的。
【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聪明伶俐、机智勇敢的小女儿杰奎琳,巧妙地撒谎,利用德国军官的同情心,藏好了情报,拯救了全家人的性命。
小女儿固然重要,可是故事的另一个角色——少校,同样不容忽视。我解读这篇课文的突破口也在这个德军少校。
电影《无耻混蛋》剧照
伯诺德夫人一家能活下来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德军少校也有一个像杰奎琳那么可爱的小女儿。美丽的小天使的笑容像一颗甜蜜的子弹,击中了少校内心最温暖的地方,将心比心,所以才让她拿走蜡烛。
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德军少校并非一个十恶不赦、百分百的坏人。他同时拥有多重身份:慈爱的父亲、帝国军人、侵略者、杀人凶手。
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这个少校只保留一种身份:慈爱的父亲,让他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温和、文明地对待不同国家的人?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慈爱的父亲,变成一个血腥、残忍的侵略者和杀人凶手?
我选择了这样一段话抄在白板上,用来解释这种现象:
“没有什么东西比这种信念更有害:某些个体与群体(部落、国家、民族、教会)认为,只有他、她或他们唯一拥有真理,特别是那些关于怎样生活、成为什么与做什么的真理;而与他们不同的人,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邪恶与疯狂的,因此需要抑制与镇压。
相信只有自己正确,是一种可怕而自大的危险:拥有看到唯一真理的灵眼,而如果别人不同意,错的只能是他们。
这使得一个人相信对于他的民族、教会或全人类,存在着一个目标而且是惟一一个目标,只要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无论遭到多大不幸(特别是就别人而言)都是值得的。”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理解能力看懂这段话。我接着又讲了纳粹德国“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都该死,都该被消灭。”的种族神话,“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获取土地”的战争口号,“德国征服全世界”的惟一目标。
最后我的结语是:这样既给别人带来灾难,也给自己带来灾难的蠢事、疯事在任何国家都可能出现。遇到有人发高烧、集体狂热时,自己要脑子清醒,独立思考。